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

第423章 技术產业


    回到香港后,陈光良隨即投入到工作当中,虽然他一向是『抓大放小』,但不代表他就真的『放小』。
    所谓『放小』,不是放掉小生意,而是在细节上交给属下去做。
    这一天,陈光良便来到旺角,视察了连卡佛百货与环球贸易合资的『惠康超级市场』门店,这是两大集团企业的子公司间的一次合作。
    连卡佛百货、环球贸易都拥有丰富的『供应链』经验,故两家企业的强强合作,非常的完美。
    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,『惠康超级市场』已经开了三家超级市场,都是在香港属於较大规模的零售店。
    走进旺角的惠康门店,里面的客人比较多,一看就知道非常的成功。而整体的布局,更是和后世的超级市场差不多,包括货架、小推车等,以及商品的布局和品种,都已经是现代化超市的水平。
    比起美国,惠康超市都更先进。
    “老板,这家门店主要是以小区居民为主,我们在生鲜、米油、牛奶等商品上,加以重视所以,这家门店的生意非常的好,每日营业额可达.”
    惠康超市的总经理王守元,在一旁陪同考察。
    他原来是环球贸易旗下连锁零售店的高层,经陈光良亲自的点名,担任惠康超市的总经理。
    而陈光良的另外一边,则是以为英籍管理层布鲁斯,他是连卡佛百货管理层,也被委任惠康超市的副总经理,负责供应链。
    连卡佛百货在西方採购及贸易上,拥有者优势;而环球贸易在亚洲採购贸易上,拥有优势。
    强强联手。
    “嗯,超级市场是一个新兴的產业,但一定是未来的零售业最大的模式。但此时,不管是英国,还是美国,也都还处於一个萌芽阶段。我们惠康能不能率先发展起来,就看你们管理层能不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。”
    【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????????????.??????】
    就模式而言,陈光良已经將终极版本拿出来,剩下就该是这些属下的事情。
    “是,我们一直有在完善工作,尽力做到最好。”
    陈光良反问道:“那你觉得,想做好惠康超市,需要那几方面的工作?”
    王守元当即说道:“供应链、服务。供应链方面,主要是获得商品的多样化,以及控制商品的品质和成本.服务上,我们需要沉下心,做到让客人满意”
    “既然你们很有信心,那就去新加坡开一家超级市场吧!”
    “是”
    將惠康超市做好,將来的和记黄埔就已经没有那么重要。
    毕竟,和记黄埔前世的优势是:港口、零售,而如今,环球集团正在积极推动香港的货柜码头事业,肯定要率先进入的;而零售领域,和记黄埔除了屈臣氏,目前也並没有其他的。
    当然,不重要归不重要,如果能收购下来,將来也是必须爭取的。
    时间来到1958年。
    在过去的一年(1957),香港的『港產品』出口,超过『转口贸易』,成为一大新闻。
    这標识著香港从一个转口贸易的地区经济,变成工业生產为主的地区经济,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。
    而这个事情,比前世大概提前了三年时间。
    无疑,长江工业集团是其中最关键的代表,其次的原因还有就是这一世来港的沪市工厂主更多(裙带效应)。
    长江工业集团再次创造记录,获得足足5000万港幣的利润,仅塑胶一项就获利1500万港幣。
    在这一阶段,工业比地產更赚钱,而且赚的多得多。
    前世,在五六十年代,开工厂也是不输给做地產,只是很多大工厂主没有及时转变,进入地產行业。但只要进入地產行业,无疑都是属於大地產商了,像是陈廷驊的南丰集团,李家成的长实集团,都是从工厂主转变成地產商。
    元旦过后。
    在华泰塑胶厂的会议上,陈光良主持会议。
    总经理苏东生匯报导:“塑胶在过去的一年,出口总额在1.5亿港幣左右,预计占全球的95%份额。而我们华泰塑胶占香港的35%份额,出口总额超过5000万,利润率在30%”
    远超纺织、成衣的利润,塑胶一开始的利润甚至达到过60%。
    不过隨著香港塑胶工厂的越来越多,利润率自然持续走低。
    陈光良隨即说道:“表面上看,这些数据都在说明——塑胶蒸蒸日上,但我们也需要看明白这里面的隱患。”
    塑胶的负责人麦高雄,当即说道:“是的,工厂越来越多,大家不惜以低价格竞爭,所以利润率还会继续下跌。不过在出口方面,我个人认为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。”
    有些水平,陈光良很满意这些属下的自主思考能力,充分说明他放权,有利於大家的成长。
    当然,他一直在关注,就好比这场会议一样。
    陈光良说道:“无法改变的事情,我们不做討论。不过,我觉得也不是没有一定的挽回余地。就拿利润率的事情来说,我觉得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布局。”
    闻言,大家陷入思考。
    稍后总经理苏东生说道:“既然塑胶的出口继续增加,但塑胶未必能长盛久不衰。所以,我的建议是:將部分工序,让公屋里的居民完成,我们以计件的方式,付给他们酬劳。这样做的优势有:第一,我们对工人本身比较优越,成本较高其他工厂,但塑胶是一个低门槛的產业;第二,我们无需再招募人手,大大的节约用工成本;第三,让更多的家庭获得收益,能者多劳,大家双贏。”
    陈光良马上说道:“这个模式很好!要儘快实施。另外,芭比娃娃的生產,也可以借鑑这样的模式.”
    眾人纷纷附和,达成这个效应。
    实际上,这就和后世的『临时工』有著相同的原理,减少用工成本。
    接下来,陈光良说道:“目前,世界上的玩具,逐渐转变为塑胶材质。我希望华泰玩具厂,也要多研发新的產品,魔方是一个,但积木玩具也要涉猎。而这个积木玩具,说起来就和我们古人的鲁班差不多,就是利用卡、锁的方式.马上成立这样的一个项目,专门研发和生產.”
    不断的推动新產品,才能发展。
    虽然乐高握有一些专利,但不足以在行业里一家独大,更何况香港本身也是山寨工厂地区。
    另外,长江工业集团也握有不少专利,包括塑胶、拉杆行李箱、方便麵等等,但海外一些地方的维权,依旧很困难。
    “好的”
    大家干劲十足,毕竟公司的创意是一个接一个,大家也渴望跟著这样的老板做事,有干劲。
    日本大阪。
    在大丸百货里,『康师傅』方便麵的总经理马嘉柏,亲自带著华、日员工,摆了一个推销车。
    元旦过后,『康师傅』方便麵进军日本,意图以最快的速度,攻占日本市场。此时的康师傅方便麵虽然有专利权,但一旦这种產品成为日本,乃至亚洲所喜欢的食物,那么势必也不能保住。
    很简单,对手可以用『垄断』来反击,届时康师傅除非不进入当地市场,否则就不可能大脑一场。
    就好比前世的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麵后,日本后来几十家方便麵產商纷纷发起联合反击,逼迫安藤百福不得不公开专利权。
    而陈光良自然也考虑到——与其死守专利权,还不如在市场上打压其它產品。
    一个鸡汤麵,前世卖了几十年才有新口味;一个桶面,也是十年后才出现所以,不管是在创新上,还是在实力上,康师傅都有实力成为一家全球性的方便麵。
    “先生,要试一试新產品嘛,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食物”日籍员工卖力的介绍道。
    一名日本人好奇的看著锅里煮的麵条,笑道:“这不就是麵条,为什么说是新產品?哈哈”
    日籍员工马上指著旁边开封和未开封的方便麵,说道:“这叫方便麵,它可以在三分钟之內用开水泡熟,並且它是鸡汤味,可以马上吃。”
    此言一出,四周的人纷纷围了上来,隨即,工作人员开始每人分一分试吃。
    “美味”
    “呦西,大大的美味!”
    亚洲人口味相同,所以方便麵的推广很轻鬆。
    看到顾客们纷纷满意称讚,马嘉柏也是鬆了一口气,此次方便麵进军日本,说服多个百货公司允许他们入场,並推销。
    一旦被日本人接受,那么那些零售商就会疯狂的订货。
    当然,马嘉柏此次来日本,也是准备本地建厂,当然只是租用厂房,小规模的生產。
    目前来说,香港生產的成本更低。
    几天后,方便麵经过日本媒体的大肆宣传,一下火了起来。
    订单像雪一样,奔向康师傅方便麵,这让很多管理层和职员都没有想到,事情居然如此的顺利。
    与此同时。
    在大阪府池田市的一个房子里,安藤百福看见方便麵已经诞生,並已经註册了专利,一下子站立起来。
    在去年,他也想到这个创意。
    当时,他的信用合作社倒闭,承担无限责任的理事长的安藤被迫卖掉自己的事业偿还负债,只剩下了位於大阪府池田市的自己家。
    他正准备进行研究,而香港已经在三个月前便已经开始销售。
    “既然已经被人抢先一步,那我就做日本第一家方便麵品牌,至於专利,我不信可以难住所有的人。”
    安藤百福想到如此,当即决定模仿『康师傅』方便麵,哪怕是因此触犯专利。
    毕竟他现在已经处於一种破產的状態,什么办法都要去尝试。
    在日本人想著绕开专利,自行生產方便麵的同时,长江工业集团旗下的美的电器,已经开始装配收音机,並以『美的』牌在港销售。
    当然美的电器的收音机,元器件主要採购於日本,技术含量不高。
    而且美的牌的收音机,主要在港销售,以及销往东南亚,每个月的產品仅1000多部。而生產车间,更是只有1000多平方尺,每个工人一天可以组装几十台,规模可谓算很小。
    但这却是一个好的开始,香港电子產业因此而诞生。
    陈光良也明白,哪怕是『粗浅的电子工业』,前世1975年,香港电子產品出口总值为27.57亿港元;1978年则增加了一倍多,为64.64亿港元;1981年,又比1978年增长一倍左右。
    如此的话,只要他一边顺应歷史潮流,一边沉淀技术,將来香港也能成为高科技產业地区。
    “老板,日本索尼表示,如果我们放弃生產美的牌收音机,他们愿意请我们代工索尼收音机,每个月至少4000部。”
    当陈光良来到美的电器考察时,其负责人匯报了一个让人错愕的消息。
    陈光良当即就说道:“不可能放弃美的牌收音机,我们长江工业集团是缺他拿三瓜两枣的么?”
    负责人笑道:“我已经拒绝了。毕竟美的牌收音机是香港电子產业的开端,我们岂会自断手足。更何况索尼之所以想在香港代工,是因为英国、加拿大等国家,对日本半导体发起限制,他们想在大英国协地区生產,以此来规避。”
    陈光良满意的说道:“拒绝的对。走,带我看看我们的生產车间。”
    “是,请”
    美的牌並不只是生產收音机,还生產电风扇,但確实是刚刚起步。
    看到美的牌的电风扇,陈光良就想起当初在沪市时,华夏电风扇品牌遭到美国品牌的打压和竞爭,依旧保持著民族品牌的自尊心,当时比美国品牌更有市场。
    当时那种情况下,华人尚且能,如今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,他一下子对美的电器自信起来。
    “这两件產品,我们也算打开了市场。接下来,我准备让你们研发和生產电话机,你们有没有信心?”
    “有信心。我们长江工业集团不缺乏技术和创造力,美的电器也要如此。”
    眾人纷纷信心十足的回答。
    事实上,前世香港电话机应该是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起来的。
    在美的电器布局一番后,陈光良满意的离开。
    他一边推动香港理工学院的成立,一边投资技术產业,积累的技术和经验,总有一天会得到大额的回报。
    再不济,將来也有內地的市场供大展拳脚呢。(本章完)